厦蓉、岳汝高速公路开通后,对汝城的产业发展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但如果缺乏富有特色的主导产业与特色的城市的相互促动,高速公路开通,也就仅仅是“过山车”而已。因此,汝城应该打造富有特色的产业,建设特色明显的边区山城,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找准结合点
汝城是一个边远的欠发达的国家级贫困县。但汝城因其独特的地理及历史文化条件,蕴藏了一些独特的优势。一是汝城地处南岭与罗霄山脉接壤处,四周低,中间高,且山间平坦开阔,是典型的山间盆地。境内植被保护良好,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湖南省重点林区县。而且气候独特,冬暖夏凉。二是文物古迹多,文化底蕴深厚。汝城历史悠久,自古留存下来的文物古迹遍布城乡,理学文化发源在全国独享其有,红色文化意义重大。三是农林产品品种多,加工发展潜力大。四是境内雨量充沛,水能丰富。建有179座电站,装机近30万千瓦。五是交通区位优。汝城位于湘、粤、赣三省边界中心,处距离三省省会城市约500公里的最佳旅游半径,且周边景点丰富,旅游业发展,为汝城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相互带动的开发条件。因此,综合汝城现状及其比较优势,汝城县城乃至全县可持续发展的结合点,即能统筹发挥作用的是旅游产业。
二、选准支撑点
定位汝城县城发展,必然要科学选准能起综合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一是产业链的支撑。一直以来,汝城探索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强财、以财补农的产业链,但链条尚未完善,且有断链趋势。如发展旅游业则可以延伸及完善发展产业链。即以游促林、以林兴工、以工强财、以财补农、以农助游,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实现以矿产精深加工强县,以无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稳农,以旅游产业开发富民,以工业园区兴工的发展格局。二是产业面的支撑。汝城农业、林业是基础产业,但附加值不大;水电产业基本稳定;矿产增值大,而辐射面又不广。能够带动一三产业发展,扩大劳动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是旅游业,汝城本身是个大景区,旅游业完全可以形成带动全县经济文化发展的大产业。三是城镇点的支撑。旅游业可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且汝城文化生态旅游资源遍布城乡,与周边景区景点有互补优势,适宜发展休闲旅游,可以成为县、乡城镇发展的支撑产业。
三、优选中心点
汝城旅游资源丰富,遍布城乡,但应该有一个中心辐射带动点。热水温泉具有一定知名度,但温泉是带普遍性的资源,且周边地区开发正热,温泉的覆盖辐射面也不大。如将县城建设成为优秀旅游城市,则可充分发挥边际区域性交通优势,处于周边知名景区景点中心优势,旅游资源与周边的互补优势,带动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以城镇开发带旅游发展,以旅游开发促城镇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将县城真正打造为湘粤赣边际旅游集散中心的中心。因此,在县城建设中,一是要拉大路网框架,留存足够的发展空间,以适应休闲旅游发展需要;二是按照旅游集散中心的要求,规划完善好城市综合功能,为游客集散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三是充分考虑新老城区的有机结合。积极保护开发好历史文化名城及县城周边文物古迹,在不把新城区建为“博物馆”的前提下,融合汝城的历史文化元素,在风格上要有结合,努力做好新老城区的有机过渡。这样,实现古典与现代,城市与生态,住居与休闲的有机结合。
四、突出主脉点
汝城特色多,品牌多。但要打造旅游集散中心,还得体现“优”和“特”。一是汝城属理学文化的发源地。北宋年间,周敦颐在汝城著《太极图说》,是中国古代官方哲学——理学的奠基作,从而使汝城成为理学思想文化的发源地。二是汝城理学文化丰富。以理学文化为主体的县城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七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建设理学名城,可连动全县人文景观的开发。三是理学文化品牌好。开发理学名城,可打造宣传古代官方哲学的教育基地,吸引特殊客源。四是理学文化可以带动休闲养身旅游的发展。理学吸收了道教的许多精华。开发理学,可联动道教养身,促进休闲养身旅游的发展。因此,打造中国理学文化名城的品牌对全县旅游产业具有较大带动力,并有较大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