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好文推荐:《檀香刑》,作者:莫言
推荐人:李英燕
作品简介:小说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上的历史机制,成功地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阴暗法则。
推荐人解读:看完檀香刑后,一直在思考莫言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是什么?“檀香刑”的实施谁之错?我想从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化来着手分析。 自然性来讲,人很容易以自己的是非标准去要求别人,对于不如意者,呲之以鼻,唾弃甚至动手伤害。这是野性,如猴王争霸,败者往往会失掉性命。这应该属于劣根性。朝代更替,领土之争,古今中外屡屡出现这种相残的悲剧。
社会形成后,颁布了国家的标准,最初或者可以叫统治者的标准。“法律”是以少数人的利益标准压迫着大多数人。遭到大多数人的反抗是必然的。于是统治者的法律里颁布了刑罚,如同雕刻和绘画一样,执刑者无尽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凌迟剥皮等等,也便出了檀香刑。
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如三盏明灯高悬在思想的天空,照亮人类文明之路。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进行了变革,是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标准,维持着一个社会的稳定,而不是代表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法律不再沦为统治者杀鸡给猴看的刀,更不会沦为统治者杀人取乐的刀。法律成为人民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成为人民行为规范的标准。
引用洪治纲对《檀香刑》的一段表述:“《檀香刑》所迸射出来的审美特质无疑是极为惨烈的。这种惨烈,与其说是源于作者对各种酷刑的酣畅淋漓的精妙叙述,还不如说是道出了中国传统刑术文化的血淋淋的真实本质。莫言之所以狂热地钟情于对各种刑术进行津津乐道的叙述,固然有他自身对残酷美的特殊爱好和痴迷(他的很多小说都是通过残酷的方式烘托出人性内在的强悍美),但也绝不能忽视中国传统刑术内在的种种近乎荒诞的文化内涵。实质上,正是这些刑术中所包含的种种繁富驳杂的文化内蕴,决定了《檀香刑》所蕴藉的那种深远的悲剧力量。因为这些刑术,已远远超出了法律的惩戒意义,失去了皇权正常发挥的历史作用,沦为统治阶级以生命取乐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民众激活贫乏生活的一种特殊庆典。它们所体现出来的真实意图,既是对法律本身的嘲讽和消解,也是对某种人性变异后所产生出来的文化痼疾的尖锐反诘。”
而我所有思辨便回归至一个点:对生命的尊重,不论草木动物,不论强弱,不论贫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