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三名女红军与半条被子的故事

芳菲三月,莺飞草长。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奔赴汝城,走进那个因半床被子而扬名天下的沙洲村。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的大会上,特别提到这个村。他说:“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这就是那个“半条被子”的故事,徐解秀是其中的主人公。她用简朴的话语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的最本质的内涵,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她的这种信仰源于自己的亲身感受,一生信奉,至死不渝。
故事发生在一九三四年冬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六军团由汝城突围西进的途中。国民党企图消灭红军于汝城境内。三名女红军所部经20余次战斗后,与部队失去联系。她们趁着黑夜,绕道沙洲村,敲开了徐解秀的家门。战地黄花,血染征衣。徐解秀从对方的装束和眼神里,看到了温和与善意,极度惊恐的心情随之烟消云散。当晚,徐解秀与三名女红军共挤一张床,紧紧依偎,情同姊妹。
第二天清早,徐解秀在晨光曦微,蒹葭苍苍的沙洲河边,与三名女红军相拥而别。临行前,三名女红军决定把随身所带的被子留下来,徐解秀坚持不受,只见一女红军顺手拿起剪刀,剪下一半,诚恳地说:“务必收下,等革命成功后,我们再送你一条新被子。”
徐解秀怀抱半条被子,泪流满面,依依难舍。望着三名女红军远去的背影,徐解秀的心也随之飞向远方。
从此,三名女红军的安危成为徐解秀一生的牵挂。她以传统的方式,每月农历初一早晨,都要点燃三柱香,向着三名女红军西去的方向,磕头跪拜,借此寄托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与盼望。
半个世纪过去了,徐解秀的目光无数次越过逶迤起伏的群山,她想象着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女红军正凯旋归来,胜利的旗帜,飘扬在高山之巅……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率队重走长征路经沙洲村采访时,知悉半条被子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彻夜难眠,奋笔写就《三位红军姑娘,你在哪里》一文,公开在报纸上发表。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看到报道后,指示罗开富继续通过媒体寻找三名女红军下落,并代她为徐解秀送上一条新被子。
当罗开富遵嘱带上新被子再来沙洲村时,徐解秀已于三天前辞别人世。临终前,她喃喃自语:“三个红军姑娘,你们在哪里?”在场亲人,无不潸然落泪。是啊,岁月峥嵘,征途茫茫,徐解秀临终也无法知道三名女红军的下落。她的遗憾和惆怅,都付与无情的时光,一并随风而逝……
我想,她们是应该活着的。雪山草地的篝火一定映红过她们青春的笑脸;宝塔山下庆祝抗战胜利的腰鼓队里一定闪跃过她们美丽的身影;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阅兵方阵里一定走过她们豪迈的英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一定有她们壮心不已的生命精彩……
因此,徐解秀老人尽可放心而去了。三名女红军以及无数先烈的人格风范,必定化育成一种可贵的精神,光芒四射,照彻寰宇……
在徐解秀的故宅,当年三名女红军借宿的房间在午后的阳光下格外亮堂,室内但见一床一桌一柜,简单得给人以寂廖之感。床上铺了一张草席,放了半条被子,桌上摆了一盏油灯,如此而已。室内的这种摆设显然已经是当时的情景再现。然而,无可置疑的是,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寒夜,那张普通的杉木床,曾经见证了同一个阶级的姐妹,怀着翻身求解放的美好憧憬,合盖一被,相伴天明;低矮而昏暗的老屋,曾经见证了女红军满怀无产者的深情厚谊,断然剪下半床被子,把温暖留在了天地之间……
睹物思人,不胜感慨。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是无数像三名女红军这样的人,以共产党人的忘我无私与高度自觉的精神,抒写下了其中的光辉篇章!衣被天下,两袖清风,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是何等高尚而伟大的情怀!一条普通的被子,对于餐风露宿,行军打仗的三名女红军来说,该是多么不可或缺的需要!然而,当看到眼前的阶级姐妹是那样穷苦的时候,她们不忍自顾,毅然选择了无私的给予。虽然只是半条被子,但是,当它一经与某种精神相遇,便注定双双走向不朽和永恒。
时光不老,精神长存。汝城县委县政府在沙洲村建造4A级红色旅游景区的决定,旨在弘扬和续接红军的伟大精神。三名女红军与半条被子的故事,必将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伴随並鼓舞着人们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