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提防您身边的非法集资!

广大市民朋友们:

近年来,少数单位和个人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经济学理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旗号,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种植养殖、高新技术开发、集资建房、投资入股、委托理财等虚假项目,欺骗广大市民,大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给个人和家庭造成重大伤害,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特别是近两年来,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国家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政策为幌子,采取P2P网络借贷平台、互联网金融互助平台等非法手段,大肆敛财。2015年11月11日,中国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联合发布预警信息提示:近期国内多地出现以“金融互助”为名,承诺高额收益,引诱公众投入资金的行为。该类引诱投资行为的主要特点:名目繁多,常见的有“XX金融互助社区”、“XX金融互助平台”、“XX金融互助理财”等;发展迅速;迷惑性强;利诱性强;隐蔽性强。同时明确指出:此类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一旦资金断裂,投资者将面临重大损失。请广大公众切实提高风险意识,理性审慎投资,防止利益受损。

非法集资是政府明令禁止并重点打击的经济违法行为。我国《刑法》第176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1998年7月13日国务院令第247号发布施行《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因此,参与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一旦有了损失,需要当事人自己承担。

广大市民朋友们,一定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大量的事实和教训证明:非法集资是陷阱,而不是“馅饼”;是侵吞人民群众血汗钱的“绞肉机”,而不是人民群众致富的好门道;是严重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而不是造福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合法投资行为。当前,政府部门正组织专项打击行动,重拳打击非法集资犯罪行为,希望广大市民主动举报非法集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远离非法集资。

汝城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3月

说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