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太极图说》

1051年,周敦颐任古时桂阳(今汝城)县令时所作的《太极图说》,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学形成发展的奠基作。其言要而道大,文质而义精。非常值得一读。本文就《太极图》及《太极图说》读后谈点浅见。
《太极图》是对宇宙生成及万物化生的直观示意图,五个层次,大小十个圆,连接线加二十四字图题。《太极图说》是说明式的学术文章,前部分是对《太极图》的论述诠释。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太极图》与《太极图说》是宇宙生成和人生观的说明,《太极图》是以象示意,《太极图说》是对《太极图》的论述。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太极图》共由五个图组成,展示了对宇宙生成及万物化生的模式。
第一个图,是一个圆圈,表示由无极而来的太极,指宇宙处于见气未见气阶段,即宇宙有形有象之始。
第二个图,表示太极阴阳互动。图外标注阳动、阴静。图中白为“阳”为“动”,黑为“阴”为“静”,两个半环各有黑白相间,分为三层,互相咬合。说明阴阳互动,互为其根。比如雨,受地心引力作用,降地为水;水受太阳蒸发,升天为云;云动而生风,云团相碰而闪电;冷热对流,而催化为雨。这些都是阴阳互动的表现。
第三个图,表示阴阳互动而产生了物质世界。图内标注金、木、水、火、土五个字,即五行,意思就是由于太极的阴阳二气一变一合,产生了这些原始物质。图中长短不同十一条线连接五行,说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时的宇宙由见气未见气的原始阶段,演变为有形有象有质的阶段,看得见,摸得着,有“地”的意思。
第四个图,表示生命的起源。图外标注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突出了人类。其中乾为阳,坤为阴,暗示雄雌相配,阴阳相生,人为精灵。此图意思是,由于无极的真元与阴、阳、五行的精气,通过神奇的巧妙结合,于是出现了生命的起源,繁衍苍生。
第五个图,表示万物生长的世界。图外标注万物化生。意思是由于太极、阴阳、五行、雌雄的作用,便产生万物,于是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就出现了。
《太极图说》虽然只有249个字,但却是周子学术之纲领。其既论述了天道规律,是对《太极图》的说明,又阐述了人道,说明了天人合一。
《太极图说》首句便开宗明义,提出了“无极而太极”的观点,肯定太极由无极而来,是周敦颐对宇宙本源的深刻概括。周敦颐的这一假设,被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所证实。本世纪科学观察的天体资料说明,原始星云不断自转,星云盘内的颗粒不时向赤道面沉降形成尘层,尘层内粒子团形成星子,星子形成行星胎,这就是太阳系起源的过程。从而形成了宇宙。
接着,《太极图说》阐述了宇宙发生论。文中论道:“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这里以阴阳“两仪”这对哲学范畴,辩证地论述了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物质的自身运动,并且强调了动中包含静,静中包含动,所谓“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的对立统一的动静观,揭示了宇宙发展的自然规律。紧接着,逻辑推进。“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我国古代认为,水、火、木、金、土是构成万物的五种基础物质。在周敦颐看来,五行既是自然界的物质要素,也是源于自然的抽象而成,因而归纳为“五气”。又根据五行,即五气的相生相克有着其自然规律,故提出“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不可倒行逆施,否则会出问题。“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这里,既含有“原始反终”的规律,太极返回到自己的本体,便是无极。同时,还含有合万物为一太极,万物之中又各有一太极。这是符合自然科学知识的真理。在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中,就有比较朴素的“人身有一个小宇宙”的观念。文中继而论述万物化生,生生无穷。“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是说五行既生,各有特性。“无极”之元气真气,阴阳五行之精气,通过有机结合,产生新的物质。同时寓意天地之乾坤,即人体之乾坤。天地有阴阳,人也分男女。人体居天地人三才之中。由于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了万物;万物又二气交感,生生不息,变化无穷,于是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就出现了。
《太极图说》的后一部分展开了对人道的论述。“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这句话,既是整篇论述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周敦颐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意即在二五之气的凝聚过程中,惟人得真、精之秀,以人为万物之灵。为何人在世界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呢?《太极图说》继而论道:“形既生矣,神发知矣。”提出重要的是人和人类有其他物类不具有的思想和精神。不仅如此,“五性感动而善恶分”,由于人的情性的发动,产生了善和恶的道德观念,因而“万事出矣”。由此而引发了世界最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精神家园——人道社会。人由此变成了一个主体性的存在。在此基础,周敦颐又作了进一步的升发:“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矣”。中表示中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按二程的说法,“中庸,天理也”。正,表示公正,正直无私。仁,为仁义礼智信之首,为人处世之仁爱。义,表示正义、忠义。所谓中正仁义,就是指儒家用以修身立德和处事应世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原则。“人极”就是最高标准,最高楷模,也就是圣人的标准。人极的内容便是中正仁义。人极的“极”从何而来?结合《通书》来理解,实际就是太极,就是诚。通过淡定入静而至诚这种“收敛为主”的人修养方式,将心定在圣人贤者所追求的仁义中正这一纯粹至善的领域。从而确定,太极(诚)作为宇宙万物的总本源,既是宇宙万物发生和存在根源和依据,也是人生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及规范的根源和依据。所以,周敦颐进一步论述了天人同德共道:“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天地之德,即天地化育万物的本性。人类与天地化育万物的本性相融合,如日月之光临照四方相一致,按四时变化之次序相和谐,像鬼神赏善罚恶必信无欺,依阴去阳来的自然运行规律相统一,整个自然界就是一个天人合一的有机统一体。接着,其阐述了对待这一规律的两种不同态度和结果:“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意思是说,遵守道德的君子能获吉祥,违背道德的小人时遭凶险。同时,还进一步强调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意思是说天之所以为天,在于有阴有阳;地之所以为地,在于有柔(如河流)有刚(如山岳);人之所以为人,在于讲究仁爱与道义。说的都是各自的根本。最后,周敦颐引用《易大传》“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来提醒人们重视大道规律。人因气聚而生,气散而死,就物种延续而言,是生生不息的;就具体生命而言,有聚必有散,有生必有死。因此,既要有通达之士的生死观,又要透悟人生之哲理。如像荀子所说那样:“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结尾一句是对《周易》的赞美。
总而言之,《太极图说》言简意赅,在对《太极图》所展示宇宙生成及万物化生模式阐述的同时,以无极为最高范畴,作为太极即元气和世界万物的本体,以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人)→立人极为逻辑进路,通过哲学思辩,精致论证,穷宇宙真谛,为天地立心,由天道及人道,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建构了一个以无极太极为背景的、以传统儒学为核心的宏观道德哲学体系,揭示了天人合一,暨天德合一的世道哲理。
(此文登载于《潇湘声屏》杂志2014年第11期、《南岭论坛》杂志2014年第3期,作者系汝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